1276572673_184492150  

常聽到家長說:「我們家小寶每天功課都要我盯,一不注意他就開始分心、發呆,一題數學題一拖就是10分鐘真的很頭痛。」又或者是「大毛自己玩的玩具都不收好,三年級了,衣服鞋子都要先幫他準備,甚至書包也都要幫忙檢查,大毛什麼時後才能長大呀!」

家有學齡兒的現代家庭多數天天都上演這樣的戲碼,孩子好像生活自理能力不太好,注意力也越來越不集中,主動積極學習的態度差了,待人處事應對進退也無法合乎禮度,到底發生什麼事了?

建議爸爸媽媽們偶爾可以停下腳步,每天跟孩子花一點點情話綿綿的時間,吃晚飯的時候,全家人一起聊聊學校發生的事;週末假期一同外出踏青,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信任感需要培養,親子間當然也不例外。您會期待不常交談的兒子,告訴您最近他喜歡上哪個小女孩嗎?是否有那麼一點強人所難呢!

在慢慢營造出可以彼此溝通對話的家庭氣氛後,爸媽可以藉機會與孩子一同討論”客製化”的行事曆,為什麼叫客製化呢?如您家中不是只有一個孩子,每個孩子的氣質、個性、特質不盡相同,如果僅有同一套方式,可能就會出現孩子覺得太輕易或太困難達成的情形。先提出幾個希望孩子自己學習完成,獨立負責的項目,如幾點洗澡、幾點寫功課、幾點上床睡覺,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間完成,如果不恰當,爸媽再提出可以稍做修改的地方,讓整個計畫合理可行。別讓孩子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爸媽決定的又不是我,而產生我才不要遵守呢!或是我根本就做不到呀!諸如此類的問題。

現代家庭生育子女較少,可能孩子缺乏同齡孩子互動及社會化學習的過程,孩子的同理心以及與人分享的態度越來越薄弱,常常是被打了一下,就不問理由的馬上回打對方;或是剪刀膠水完全不願意借給同學;要不就是不分青紅皂白一昧指責他人(即使自己也有錯)。同理心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學習感人所感,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著想,聽起來好像很難,您會認為孩子或許沒有那樣高的敏銳度,但事實上,孩子可以做得非常好,只要我們適時的告知提醒。孩子回到家告訴家長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有衝突,第一先確認孩子是否有受傷,接著再瞭解事情經過,此外,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仔細回想是否自己有做怎樣的言語動作,導致對方跟自己有衝突,因為孩子常常為了逃避處罰,會將自己的錯誤輕描淡寫且將對方的錯誤加油添醋,即使孩子說了謊話,適度處罰之餘,還是得讓孩子清楚了解您對事不對人,如此一來,他們才願意再次向您坦誠,給他們機會長大,給他們機會做決定,如此,他們才有辦法學習為自己所言所行負責。

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大人們的協助與教導,盡可能給予明確的方向與目標,但允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到達,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,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決定並為自己負責,爸媽才有慢慢放手的機會,希望每天早晨都是愉快的上學日,而不是上演親子戰爭的戰場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純粹 澄淨 幸福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